首页 >> 地果

最火汉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系梅花毛竹一支蒿小花大参小酸茅多叶槐

发布时间:2022-09-11 13:24:22 来源:利源农业网

汉中:农业强 农村美 农民富 ——我市全面深化改革系列报道之“农业农村”改革篇

宁强县高寨子街道办事处玉皇观生态观光茶园一角

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这是人们的共同期盼。

市委书记王建军多次强调:“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强烈。要全力以赴换穷貌、改穷业、挪穷窝、拔穷根,让群众的日子越过越红火,确保全市人民共享全面小康的幸福美好生活。”

我市近年来立足实际,主动作为,着力在美丽乡村建设、农村现代化、乡风文明、富民产业和农业农村改革等方面创新实干,书写了新时代“三农”新篇章。

富民产业提质增效

农业强,产业必须强。

我市坚持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大力实施农业倍增工程和十大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围绕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把产业发展落到促进农民增收上来,带动农村脱贫致富、乡村振兴。我市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业竞争力明显增强,农民致富的动力加快。2017年,我市实现第一产业增加值209.盐芥属98亿元、增长5.1%,增速居全省第一。

绿色生态,是我市的最大优势,也是现代农业的一张闪亮名片。如何打好这张优势牌,用好这张名片?我市持续加大对绿色品牌的培育力度,不断提升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让农业“香”飘内外。今年,粮油生产保持稳定。预计全市粮食种植面积397万亩,产量105万吨;油料面积125万亩,产量17.6万吨;畜牧结构优化提升。预计全市生猪饲养量660万头,较上年下降3.7%;牛羊禽养殖稳步提升,饲养量分别达到41.2万头、61.3万只、2570万只;肉类总产32.8万吨;茶叶产业持续发展。新建良种茶园6.1万亩,改造低产园10.1万亩,培育丰产园10.9万亩,全市茶园总面积达到122.5万亩,其中投产园80.8万亩,预计茶叶产量4.3万吨;水果产业提质增效。新建猕猴桃基地2.5万亩,总面积达到10.4万亩,城固齐峰猕猴桃率先通过欧盟检测认证,陕西禾和公司与新西兰佳沛公司合作建成万亩猕猴桃国际示范园;柑桔面积稳定在34万亩左右,柑桔果品商品化率达到85%以上;预计全市果园总面积65.11万亩,水果产量50余万吨;蔬菜产业量效双增。全市蔬菜播种面积100万亩,产量256万吨,分别较上年增长2%、11.3%;以香菇、木耳为主的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生产规模达到1.6亿袋,产量5.2万吨;设施食用菌亩均收益可达3万元,成为效益和带动作用最好的脱贫产业。

根据我市十三五农业发化装品展规划的要求,未来我市将围绕农业生态类型,立足资源多样性,以生态有机农业为方向,依据产业发展基础,促进生产要素在空间和产业上优化配置,做大做强七大绿色农产品基地(百万亩优质稻基地、百万亩优质双低油菜基地、年饲养量1000万头的生猪基地、年产量6万吨的茶叶基地、75万亩以柑橘、猕猴桃为主的水果基地、50万亩魔芋基地、5万吨食用菌基地),为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和农业转型升级奠定坚实基础。到“十三五”末,全市农牧业总产值达到500亿元,预计比“十二五”末(2015年307.93亿元)增加192.07亿元,增长62.37%。

融合互促,是我市农业的发展路径。近年来,我市坚持既“眼睛向内”也“眼睛向外”的思路,在探索小农户连接大市场,促进群众产业增收、产业脱贫过程中,依靠电子商务平台、龙头企业带动、市场对接等方式,使农户与市场的连接更为紧密,路子越走越宽。新认定市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37家,市级以上重点龙头企业总数达到213家,预计年销售收入达130亿元;重点培育加工型龙头企业,农产品加工业产值比达到2:1,龙头企业下联农户上接市场,带动小农户进入大市场的纽带作用逐步发挥。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总数达6710个,其中国家级示范社22(1)注油:打开后门,掀开油箱盖向油箱中注入适当机械油至油标位置.由于气温变化,所用油略有不同,现将用油规格说明以下:当环境温度为15±5℃时,采取GB443⑻4N68机械油.当环境温度为25±5℃时,采取GB443⑻4N100机械油.个,省级示范社90个;家庭农场总数达1391家,其中省级示范家庭农场143家,市级示范家庭农场227家。新增“三品一标”农产品44个,总数达到393个。“汉中银杏”、“镇巴天麻”等4个农产品获得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全市地标产品总数达到20个,稳居全省第一。“略阳乌鸡”“留坝蜂蜜”在央视宣传,“汉中仙毫”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品牌价值达22.57亿元。充分发挥我市“一带一路”源点城市和农业区位比较优势,加大汉中农业品牌宣传,促进农业对外交流合作。在上海、南京、长沙等地开展农产品宣传推介活动11次;“汉中仙毫”代表陕西茶叶参加第三季“丝绸之路品牌万里行”活动,历时65天,穿越亚欧大陆17个国家,向中东欧各国人民展示了汉中茶叶优良品质。

美丽乡村“颜值”高

乡村,是广大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时代,乡村建设这篇文章该如何纵深推进?我市用理性而执着的思考与实践铿锵作答:牢记“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理念,按照“村新、景美、业盛、人和”的总体部署,紧紧围绕“六美”(空间优化形态美、全域绿化生态美、村容整洁人居美、设施配套服务美、乡风文明和谐美、产业富民生活美)和“五项”(整治农村环境、打造生态景观、树立文明新风、培育特色产业、完善设施服务)重点任务,精心组织,整体推进。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市突出“建设规划编制、农村环境整治、生态景观打造、乡村文化挖掘、设施服务配套、特色产业发展”六项重点任务,大力推进示范村、“四村”、旅游精品村和风景线建设,全市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显著。

农村环境整治持续扎实开展。上半年,我市开展集中整治活动6次,对998个清洁乡村实施了集中连片整治,实现了面上基本清洁;不断完善配套环卫设施,今年新建垃圾填埋场15个、垃圾填埋点139个,添置垃圾桶6万余个、垃圾转运箱200余个、垃圾转运车200余辆,镇村垃圾收集转运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新启动建设农村小型污水设施29处,持续监测治理养殖污染企业630个,结合移民搬迁工程,大力推进农村“一建三改”,农村卫生厕所进一步普及,农村“五污”逐步得到治理;环卫管理长效机制得到进一步完善落实,农村公益性岗位环卫人员工资得到保障,农村垃圾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市级示范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我市聘请专业公司,充分调研论证,衔接全域旅游等规划,全市105个示范村(含4个标杆村)均已完成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的编制和评审工作,为示范村长期发展绘好了蓝图;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推进,新增绿化面积69万余平方米,整洁、绿色、秀美村庄大幅增多。乡村特色文化挖掘水平持续提高,打造了一批别具特色的人文景观和民居风貌;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我市新开工建设项目220个,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条件进一步完善加强;文明新风逐步树立,农村文化惠民工程持续加强。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得到广泛宣传,“乡村振兴”深入人心。文化惠民工程建设水平不断提高,广播电视户户通、文化站室、农家书屋在美丽乡村示范村实现全覆盖;主导产业发展迅速,示范村茶叶、柑橘、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面积达到6万余亩,生猪、牛、羊、土鸡等传统养殖业规模进一步扩大,光伏发电、特色农副业、农家乐等新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吸收贫困户就业300余人。

风景线建设持续加强。10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基本达到“面上清洁、线上靓丽、点上出彩”要求。今年以来,我市累计拆除各类违章破败建筑1680余处,风景线沿线整齐度大幅提升。河长制得到全面落实,河道乱采、乱挖、乱倒现象得到严控和逐步恢复治理。新栽绿化树木30余万株,新增绿化面积25万余平方米,打造景观227处。美丽乡村风景线绿化美化里程累计达到654公里,绿化美化率超过80%;设施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92座新建旅游公厕,66个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相继投入使用,沿途农家乐、农家宾馆数量、质量水平不断提升,累计发展1300余家金边瑞香农家乐、农家宾馆,引导培训从业人员5000余人次,旅游业服务水平持续提升。西乡文化古镇茶园环线、宁强百里生态文化长廊、略阳八渡河氐羌文化、留坝紫柏山特色旅游、佛坪秦岭四宝旅游环线等风景线,已成为我市重要的乡村旅游线路。

“四村”建设有序推进。去年,我市启动的800个清洁乡村、300个生态乡村、200个幸福乡村、20个魅力乡村完成建设任务,已通过县级验收。新启动建设998个清洁乡村,实现了全市清洁乡村全覆盖;在去年建成的清洁乡村的基础上,选择了200个条件较好的村,按照生态乡村的标准进行建设;改造民房立面,粉刷丑陋墙面,大力提升环境和整体风貌。在建成的生态乡村基础上,以建设农民幸福家园为目标,提升打造100个幸福乡村。突出“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特色主导产业发展,加强公共设施和服务配套建设,大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在幸福乡村建设基础上,精心选择了30个特色产业突出、自然山水美丽、乡村文化基础较好的村,进行重点提升打造,展示我市美丽乡村建设的独特魅力,扩大吸引力和影响力。

城固县双溪镇石堰坪村的建设是全市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2016年12月31日,市委书记王建军在石堰坪村调研时提出“基础设施再完善,主导产业再发展,村容村貌再改观,村民素质再提高,基层党建再加强”的要求,以及打造“秦岭明珠,真美石堰坪”的目标。双溪镇近年来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大步迈进,成效显著。昔日满眼杂乱的广告墙变成了靓丽精美的“文化墙”。“春节、元宵节、中秋节……”“立春、雨水、惊蛰……”等传统文化元素篆刻在石堰坪村移民安置点墙面。在路边的民居墙体上刻画有“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巨幅山水画映入眼帘,将秦岭明珠的风光描绘得活灵活现,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们的心灵,陶冶人们的情操。

乡村活力不断释放

发展阻碍在哪里,改革进行到哪里。针对农业农村发展道路上遇到的难田葛缕子点、“痛点”,我市大力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推进农村土地、农村集体产权改革,积极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途径和方法,向改革要动力,不断释放乡村发展活力。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核心在于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置”,更好地发挥土地规模经营效益。我市的农村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基本完成,并将继续推进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做好农村产权流转交易中心建设,促进农村生产要素和闲置资源自由流转,进一步激发农村内在活力,发展农村经济。

农村土地流转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原则,不得损害农民的土地承包权益。鼓励承包农户依法采取出租、互换、转让及入股等方式流转土地,扩大经营规模,持续探索土地入股、土地托管等多种形式,提升土地流转水平,严禁借土地流转之名违规搞非农建设。目前,我市土地流转面积达113.3万亩,流转率达26.3%,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是农村具有“四梁八柱”性质的根本性、制度性改革,涉及村党支部、村委会、监委会和村集体经济的治理体系。市领导多次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强调,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农民集体所有制不动摇,坚持农村土地承包关系长久不变,坚持农民集体财产权益保护不动摇,坚持尊重农民意愿不动摇的“五条底线”,决不能把集体经济改弱了、改小了,把农民利益改少了、改弱了。要完成好城固县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真白山蓼正让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推广以汉台区红星村、城固县莲花池村、洋县龙亭村等为巴斯夫与中国塑料加工工业协会、中国农业科学院、全国农业技术推行服务中心和新疆棉花协会等利益相干方密切合作代表的成熟改革模式,积极探索多种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创新经营模式,壮大集体经自2007年以来首次宣布下调煤炭运价济。

南郑区红庙镇西沟村便是“三变改革”获益者。该村自2017年以来,按照“市场主导、平等自愿、自负盈亏、按股分红”理念,进行“三变”改革探索,走出了一条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与脱贫攻坚同步推进之路,有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集体经济增值。通过盘活农村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等资源要素,对农村资源进行核查清理、登记备案,先后完成了土地确权、清产核资。依托镇级土地流转服务中心,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改变、耕地红线不突破、农民权益不受损的前提下,引导农民将已确权登记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到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立起农户与经营主体利益联结机制,推动农村加速发展。通过招商引资,流转土地520亩入股汉中东域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建设喜神谷农业观光园,公司每年支付18万元用于农户土地分红,吸纳周边5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

乡村振兴,基础在建设美丽乡村,根本要让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我市把促进农民增收、壮大集体经济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振兴乡村,发展美丽经济,不断回应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今年上半年,我市制定印发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意见》,全面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列出任务图、时间表,着力实施“八大行动”、推动“七项改革”、强化“四个保障”,为“三农”加快发展、乡村全面振兴打造新的“助推器”和“加速器”。

为了确保建设取得实效,我市实行分层推动、点线面结合的方法实施,形成了“抓点带面、以线串点、梯次扩面”的建设格局。今年以来,市新农办在全市组织开展“整治农村环境、优化旅游环境”活动。大力开展“清洁家园”活动,以治理“五乱”为重点,整治村庄环境;以解决农村垃圾、污水、农业面源污染为重点,治理农村污染;以绿化、靓化为重点,打造绿色景观,梯次推进、逐步扩大建设范围。

目前,已发动群众对重点村庄、主要道路、重点区域实行集中整治,累计清除“五堆”6500余处,治理“五乱”3200余起,整治“五象”2951处,农村脏乱差得到有效遏制。农村“五污”逐步得到治理,安排公益性岗位环卫员3280名,建立了农村环卫队伍,环境卫生管理不断加强。累计植树257万株、建花池8.5万余平方米,绿化道路4000余公里。充分利用特有的油菜花海、茶园、果园、水面等,精心设计,新打造多层次、多色彩田园景观和生态水景200余处,美化了农村景色,农村整体风貌逐渐改善。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实施新战略。我市在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一幅别样的乡村美景图正在徐徐展开。

四川甘孜呼吸三级医院
柘荣县中医院
铜川正规医院哪家好
青海精神二级医院
友情链接